2020-03-04

工信部发布疫情防控重要医疗救治设备促产保供工作情况

分享:

image.png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3月4日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罗俊杰、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就做好疫情防控重要医疗救治设备促产保供工作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

 

新华社记者:

我们都知道,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也是前所未有的。请问这次这么大的需求,特别是湖北等重点地区的医疗设备的需求是怎么保障的?
 

image.png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罗俊杰
 

罗俊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工信部作为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的组长单位,我们会同相关单位开展医疗设备的供给保障工作。疫情防控需要的重点医疗设备,我们大体分为四大类,一共38个品种。其中包括救治设备,也包括检验检查设备,还有治疗设备,以及消毒设备等等。疫情发生以来,为了满足湖北特别是武汉以及全国各地抗击疫情的需要,医疗物资保障组各成员单位通力协作,我们组织主要的企业加快排产,协调跨地区的资源调用,采取多项措施,竭力保障医疗设备的需求。
 

一是统筹谋划,加强预判。从1月下旬开始我们就组织企业、协会和专家,根据疫情开展了研究。事先我们梳理了可能用到的一些主要医疗设备,搭建了涵盖38种医疗设备以及200多家重点企业的数据库。同时,我们安排专人分别跟踪各类产品生产库存以及复工复产的情况。
 

二是聚焦重症,精准对接。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通过组织企业生产、国内调用、社会捐赠以及国际采购等多种方式多管齐下。集中保障大无创呼吸机、高流量吸氧机还有ECMO等重症患者救治设备的供给,努力降低危重症患者的病亡率。
 

三是推动有序的复工复产,持续保障设备的供给。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包括发函、电话、视频,特别是派驻企业特派员,以及组织相关地方政府来现场协调等多种方式,推动25个省市、31家重点企业以及2000多家配套零部件企业按时复工复产,从而有力的保障了医疗设备的产业链正常运转。
 

同时,我们还会同医疗物资保障组的成员单位,共同建立绿色通道,包括运输的绿色通道,包括海关的绿色通道,确保急需的医疗设备能按时到位。截至3月3日,也就是昨天,我们重点监测的企业共为湖北,主要是武汉,提供了大概6.5万台(套)医疗设备,其中大家关心的无创呼吸机大概有1.4万台,有创的呼吸机2900余台,心电监护仪大概有1.5万余台,呼吸湿化治疗仪5000多台,血气分析仪500多台,血液透析机100多台,医用的正压呼吸器340余台,移动DR160台,空气消毒机1.5万余台。应该说基本满足湖北前方防疫的需要,实现了武汉以及相关地市标准范围内的应配尽配。当然这里也有个别的高端医疗设备是通过国内调用、国际采购等等方式予以保障。通过这些举措来为打好打赢疫情防控的物资保障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认真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深圳卫视记者:

目前我们看到一些原本生产服装的工厂纷纷转而生产防护服等防控物资。我想问一下,目前全国日均的产量有多少?随着目前这些防护服等产能逐渐提高,而确诊病例数量在不断下降,这些产能是否会用于出口?

image.png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
 

曹学军:一个多月以来,物资保障组加强统筹协调,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动员企业复工复产,支持企业技改扩产扩能,加强人员、物资、运输的保障协调,防护服的产能和产量得到了快速的增长。目前,防护服的生产供应已经由十分紧缺转为能够满足需求。每日我们协调保障湖北地区防护服的数量达到了25万件,已经连续十几天超出湖北地区的需求。虽然现在全国现有确诊的病例数量在下降,但是疫情防控仍处于吃劲的阶段,防护服的生产供应仍不能放松。
 

下一步,在充分保障湖北地区需求的同时,要兼顾全国其他地区的防控需要,同时我们也引导企业注重疫情形势的变化,增强生产柔性,确保产品质量按需组织生产,提升有效供给能力。我们也注意到,目前疫情在全球多个国家出现,部分地区疫情在加剧,防护物资也出现了紧缺的情况。中国是防护服生产的大国,我们也鼓励国内防护服的生产企业积极对接国外需求,按相应标准规范生产出口,为全球共同抗击疫情做出贡献。
 

封面新闻记者:

我的问题是关于健康码的,我们知道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近期各地也是推出“健康码”,我们注意到河南省和浙江省近期签订了“健康码”互认的便利协议,请问在推进“健康码”各地互认等信息互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罗俊杰:当前我们抗击新冠肺炎有一个极有力的技术手段,就是利用大数据。疫情发生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电信企业以及科技企业充分利用数据资源,紧急建立了疫情大数据的分析模型,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时间结点来分析预测确诊、疑似患者以及密切接触人员等重点人群的流动情况。同时,我们积极会同相关部门以及地方政府来做好疫情联防联控,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效。比如,我们的基础电信企业为全国手机用户免费提供本人到访地短信的查询服务,经用户授权可以查询近15日和30日内到访省市的信息。阿里、腾讯等科技企业也及时开发了一些小程序,推出疫情防控的“健康码”。这些服务都为复工复产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行证”。我们也鼓励各省加强自身的防控,省际间互信互利,为广大复工复产的群众提供便利。

 

同时,作为监管部门,在数据分析使用的过程中,我们依据个人信息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严格落实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有关措施,切实加强监管,防范数据的泄露、数据的滥用等违规行为。
 

总台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记者:

我的问题是关于叶克膜(ECMO)的,大家都知道叶克膜在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的救治当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李克强总理也要求,要抓紧从全国调集一批ECMO等医疗设备,确保重症患者救治需求。可不可以具体介绍一下它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另外,我关心的就是湖北尤其是武汉地区叶克膜的设备现在是否还有缺口,而且根据我们的了解,这个设备目前不能国产,要怎么保障供给呢?
    罗俊杰:ECMO俗称人工心肺机,确实能够为重症病患者提供一定时间的心肺支持,按照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六版的要求,建议对常规治疗不佳的重型、危重型的病例可采用ECMO进行挽救治疗。在疫情发生以来,特别是随着确诊和危重症患者的增加,湖北武汉方面确实对ECMO的需求不断增加。2月27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要求从全国调集ECMO等设备支援湖北。在前后的这段时间里,为了尽一切可能保护危重症患者的生命,我们充分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各个部门联手千方百计将一批ECMO调往湖北。我们统计最近这段时间一共发往湖北67台,有几种方式,一种是紧急采购,应采尽采一批,大概有29台ECMO紧急发往湖北武汉。在这个过程中,各个部门共同努力,比如27日,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仅用15个小时就将16台进口的ECMO从德国法兰克福紧急运到了湖北武汉,为前方救治工作抢出了更多宝贵的时间。同时,在这个方面,发改委、卫健委等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对相关的国内的ECMO进行紧急调用,同时请援助湖北的医疗队在奔赴前方时也带了一批ECMO。总体来说,目前ECMO赶赴湖北武汉确实为保障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一步,我们还将按照要求继续做好调用工作,我们也在紧急协调,从国外再进一批新的ECMO赶赴湖北武汉。同时我们也在密切跟踪设备的到位和使用情况,通过加强国际采购、国内调用等方式,共同做好设备保障工作。
 

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记者:

我们都知道防护服是一线医务人员的必备物资,压条机给防护服增加一条密封条,才能使防护服达到医用的标准。现在也有一些转产或者增产防护服的企业跟我们反映了压条机短缺的问题,请问工信部,目前压条机的保供方面进展如何?
    罗俊杰:确实,疫情发生以来,医用防护服的需求在急剧增长,到目前也依然还是保供工作的重中之重。正如记者刚才讲的,压条机确实是前一阶段医用防护服保供的一个瓶颈,因为当时面对剧增的需求,很多压条机企业都是中小微企业,大多数员工都放假回家,一时新增产能成为了最大的卡脖子的问题。要在短短几天内能缓解压条机供应不足的问题,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是我们也有决心,绝不能因为压条机制约了急需的防护服的保供,这是我们的责任。

 

为此,我们会同相关部门集思广益、多措并举,一手抓企业的复工复产,一手抓调配管理。应该说供求关系从2月初的极度紧张到2月中旬基本平衡,再到现在已经到了充分供应的阶段,保障了医用防护服的源源不断、持续增产的需要。
 

在复工复产方面,我们一方面抓好现有产能的利用,在迅速摸清全国较大压条机企业底数的情况下,我们会同广东、浙江、山东等地的地方政府和相关工信部门组织企业,特别是相关的零部件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情况下复工复产。同时,我们还共同做好相关人员、原辅料、运输等全要素保障,为了切实加强这项工作,我们第一时间在春节期间派驻机关干部赴广东作为驻企特派员,在一线现场协调,为企业保驾护航。在此期间,很多优秀的民营中小微企业表现很突出,有家国情怀,比如广州高科、青岛罗源等一些企业开足马力加班加点,他们的员工都是在假期第一时间返岗复工。截至3月3日,现在新产出的压条机大概1200台,应该说这些企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另一方面,我们也在会同国资委支持央企新增产能,比如国机集团,通用技术集团,还有兵器装备集团、中船集团等都响应号召,迅速发挥自身优势,新研制生产压条机,短短半个月时间,已经生产了大概360台,在保供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应该说,这个数量还不足以保证防护服增产扩产的需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用多条腿走路,采取盘活压条机存量的举措,一方面向各地的相关工信部门发出征集信息,了解相关情况,很多记者可能看到了,另一方面,我们也向社会发出了倡议,征集相关的压条机信息。很多服装企业,比如做冲锋衣、雨衣,包括账篷的生产企业,通过转产代工或者转让出租其设备等方式来支持这项工作。通过这些方式也盘活了压条机近2000台,极大地提升了防护服生产的能力。
 

在调配管理上,鉴于2月初极度短缺的情况,我们实行了全国统一调配,全力保障湖北武汉的需要,还有防护服重点企业的需要。在这方面,我们统筹考虑了紧急程度,以及地理位置,还包括产品的性能、指标等等,做到科学调配,落实保障任务。
 

总的看来,目前通过各种渠道、各种途径,医用防护服生产企业压条机的保有量达到4300台。如果按照一般的生产效率,按单台每天能生产150件的生产效率来计算,我们能为防护服生产企业提供大概60万件的生产能力,应该说压条机的供应已经阶段性的满足了医用防护服生产的需要。
 

下一步,随着疫情变化的情况,我们会紧密跟踪相关的需要,切实做好为企业保驾护航的相关工作。
 

凤凰卫视记者:

疫情发生以来,国家不断在更新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刚才也提到已经更新到了第七版。我的问题是,诊疗方案里面提到了一些主要的治疗药物和药品供应情况现在是怎么样的?能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
    曹学军: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和有关专家的建议,我部依托“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对30种重点药品和70余种中药饮片的生产、销售和库存等情况开展每日的动态监测,从监测情况看,α-干扰素、激素类药物、检测试剂盒等重点品种,目前能够满足武汉湖北一线的需求。中成药中药饮片的生产比较正常,库存也相对充足。春节以来,我们积极协调原料药和制剂企业复工复产,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的人员出行、原料货源和交通运输等实际困难,目前6家企业恢复了磷酸氯喹的生产,市场的供应比较充分,现在已经运抵湖北的磷酸氯喹有15万人份,阿比多尔的生产也已经恢复正常,能够满足临床使用需要。

 

下一步,我们结合湖北省以及其他省市提出的使用需求,将积极做好各类防疫药物的供需对接,并密切关注有关专家提出的特效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生产的衔接。我们也相信,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能够保证湖北和全国各地的治疗药物的需求。
 

新京报我们视频记者:

此前有湖北的患者反映,在家叫救护车但叫来的却不是负压救护车,拉不了感染的病人,我想问的是,现在我们的负压救护车的保障情况如何?
    罗俊杰:在疫情防控之初,大量的患者急需转运救治,当时负压救护车成为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首批重要物资,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总体部署,我们医疗物资保障组第一时间组织国内的主要生产企业,在春节期间就已经开始加班加点的生产。

 

我们通过下达任务书等等方式,组织上汽大通、江西江铃、北汽福田等一些企业主动加班加点生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极协调企业遇到的瓶颈问题,当时在春节期间,人力物力,包括资金流等等都是问题,大家与时间赛跑,与疫情赛跑,主要企业纷纷都立下了军令状,克服工期紧、人手短、物料缺等这些问题,将原本30天的工期大大缩短,到2月5日仅仅用10天就下线了244台负压救护车,送往了防疫的一线,应该说这对一个企业生产汽车来说,真的是原来不敢想象的。
 

截至目前,我们全国负压救护车日均产能已经超过100辆,重点企业已经累计生产将近2000辆。在这个过程中,确保湖北武汉的需要,一直是我们的核心任务,在各方的努力下,总体来说湖北省各个阶段的负压救护车的需求还是得到了比较好的满足。比如2月5日前后,火神山、雷神山建成之时,当时就已经有20余辆负压救护车运抵待命。到2月15日的时候,360辆负压救护车抵达了武汉,为打赢“应收尽收”的攻坚战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感人的事情,比如我们的企业冒着全国普降大雪的恶劣天气,千方百计地抢运,相关的省市,比如辽宁、天津、河北、河南,包括湖北四省一市的交警持续接力护卫,让华晨汽车40辆负压救护车顶风冒雪跨越了2000公里,很快地从沈阳赶到了武汉等等,这些事情举不胜举。
 

截至3月3日晚上,各重点企业已经运抵湖北省的负压救护车达到了690辆,覆盖了全省17个地市,其中武汉就有329辆,应该说总体满足了湖北省疫情防控当前的需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专门下发通知,并会同卫健委等部门加强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以及产品售后服务保障等等方面的工作,确保负压救护车有的用、用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