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对传统生产方式变革具有重大影响,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范畴;2022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下称“数据二十条”),这是我国首部从生产要素高度系统部署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国家级专项政策文件。 随着“数据二十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进展加速,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的方向愈加明确。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快速迭代、大模型与大数据相得益彰的发展态势中,数据要素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各地方、各部门、各大企业纷纷加快数据要素领域布局,从体制机制、市场流通、产品研发、标准规范等多层次、多角度开展落地方案的深度探索,涌现出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新热潮。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组织产业界系统梳理了相关内容,展开数据要素系列科普活动。 数据要素 Q&A 问:主数据是什么? 举例而言,客户即为一类典型的主数据对象,客户的名称、银行账户等信息通常需要在多个系统中进行使用,此时就必须保证多个系统间共用的客户信息是一致的。如图1所示,需要明确各类客户在不同业务范围内的统一描述,即主数据描述。 图1:客户主数据示意图 在主数据的应用上,主数据一般通过主数据管理系统集成到各个业务系统中使用,如图2所示为某制造企业的主数据集成关系示意图。 图2:主数据集成关系示意图 问:主数据管理管什么? 答:主数据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于对组织拥有的核心共享信息进行科学、高效的组织和维护。 这一管理活动主要聚焦于跨部门、跨业务、跨系统的共享需求,旨在提升业务协同效率并确保数据一致性。在实际操作中,组织需明确主数据管理的对象及其包含的属性,构建合理的编码规则、分类体系、数据项描述及表达规范,并设定组织架构、职责分工以及工作流程和考核机制,最终形成主数据标准和管理制度。主数据标准和管理制度构建完成后,企业就具备了搭建主数据管理平台的能力,通过平台进行标准和制度的落地,并进行主数据应用集成与开发,驱动主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而确保主数据在组织内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完整的主数据管理建设过程如图3所示。 图3:主数据管理工作主要内容 问:主数据应用有几种模式? 集中式应用通过单一中心化平台管控所有主数据,尽管管理便捷且能有效保障数据一致性,但可能不适用于分散复杂的业务场景; 联邦式应用则允许多个系统协作共享并维护主数据,有利于跨业务单元的信息流通,但管理复杂度较高,可能会面临主数据质量问题; 分析式应用则是依托数据分析手段来把控主数据质量,然后将处理后的主数据反馈至源端系统,各业务单元可根据自身需求自主管理,但这种模式难以达成全局性的数据协同和共享。
答:主数据作为企业的核心数据资产,是指那些满足跨部门业务协同需求、反映核心业务实体状态属性的基础信息,具有全局性(涵盖各部门)、共享性(为所有业务所需)、稳定性等特点,独立于特定流程与系统,是支撑企业业务协同运作的重要基石。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主数据”作为关键要素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答:主数据的应用模式通常分为集中式、联邦式和分析式三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