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5

小盟科普丨数据资源估值与入表

分享:

640.png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增列为一种生产要素,要求建立健全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标志着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进入新时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经过多年发展,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并渗透到各行各业,企业信息化也快速回归到数据的本身。企业家使用数据整合劳动力、土地、资本三种生产要素进行数字化转型。

为了加快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挥数据对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数据资产管理应运而生。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组织产业界系统梳理了相关内容,展开数据资产管理系列科普活动。


Q1  什么是数据资源估值?

数据资源估值是指对一组数据集价值进行定量评估,使用方法主要包括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同时考虑数据自身的特定和具体场景,对评估方法进行调整。

数据资源估值的目的和好处有很多。1)成本法估值结果指导入表,收益法和市场法估值过程作证入表;2)理清数据赋能流程、关键环节,用货币量化数据工作的成效;3)梳理数据各项成本和总体投入,有助于进行数据成本管控和优化;4)通过测算收益产出比,识别高价值数据,推动数据高效运营。


Q2  什么是数据资源入表?

数据资源入表是推动并规范相关企业执行会计准则、准确反映数据相关业务和经济实质的重要举措,关键在于合规、精准地核算与数据相关活动的财务信息,带有很强的财务管理属性。

数据资源估值的过程材料是入表的关键佐证,估值结果也是入表的重要参考。数据资源估值与数据资源入表都是对数据资源价值的衡量,虽然从方法理论层面二者没有绝对的关系,但企业可结合自身数据管理能力现状,有策略地运用并落地两种思路,探索企业自身的数据资源价值管理体系。


Q3  入表数据资源分为几种情况?

根据《暂行规定》,可入表数据资源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方面,企业需要针对“满足资产定义但不满足资产确认条件”的数据资源采取信息披露,另一方面,企业需要针对“同时满足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数据资源开展登记入表

其中,第二种情况难度最大,企业主要会面临两大难点。一是,数据资源经济价值难识别。企业过去更侧重“供数”能力的考察,而缺少对“用数”结果的评价,无法直接从经济价值结果识别可入表的数据资源范围。二是,数据资源精细化成本管理能力有空缺。企业过去呈现“重投资、轻管理”的态势,未来需要企业内部逐步核清不同类型、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数据资源投入成本,确保每类数据成本背后有依可循。

回归数据资源入表工作背后的本质,仍是对企业自身数据应用及管理能力的考量!数据资源估值和信息披露是企业当下可率先开展的工作事项,对于成熟度相对较低的企业而言可优先夯实自身数据管理能力基础,并以数据资源估值为起点,初探企业数据价值管理与入表工作的差距与不足。


Q4  如何开展估值工作?

数据资源估值与入表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数据部门、业务部门及财务部门多方协同开展。

数据部门可牵头估值体系的搭建,以估值思路为牵引、估值结果为抓手,开展数据价值评价、资源估值和持续运营。

业务部门可牵头厘清各业务板块的数据应用赋能现状,明确并评估数据应用对于业务发展的赋能效果,充分揭示企业数据资源的业务及经济作用价值。

财务部门可牵头梳理会计计量工作,结合数据资源入表政策要求、企业成本及资产管理现状,明确入表工作执行要求、执行原则、整改思路等执行建议。


联系方式:李雨霏 13683652571(微信同号)

liyufei@caict.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