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3

AII报两会丨施大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最重要的是创新

分享: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量,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坚实支撑。自2018年以来,“工业互联网”连续7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

2024年两会已拉开序幕,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特别推出“AII报两会”专题栏目,让我们一起看看今年围绕新型工业化、新质生产力、制造业、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内容,来自联盟的代表们都准备了哪些提案?委员们怎么说?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最重要的是创新

施大宁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接受采访时表示,新质生产力的特色是创新,其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能够优化各种生产要素。新质生产力符合新发展理念,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推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新质生产力首先强调的是创新,是高质量的先进的生产要素的集成。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够建立起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与“新型工业化”的内涵是一以贯之的。

关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施大宁介绍了几个关键点。

首先,最重要的是创新,必须以创新驱动传统工业体系向着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升级。新质生产力并不代表抛弃传统的产业,而是要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向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要求,我们要加强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前瞻性产业的布局,而这些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创新。

第二是要加大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部署力度。生产力有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施大宁看来,劳动者是最重要的要素。如何建立起符合新质新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这是高校的任务,也是我国教育系统的任务。

第三,要使教育满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需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在施大宁看来,其一,要推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职普融通“三融”办学模式进一步深化,推进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的“四新”建设,综合采用拔尖人才培养等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二,要推动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过程深度融合,深化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以产业问题为导向,实现校企联合培养,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适配当前产业发展与科技革命要求